07.17 2025
2025年7月8日,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《欧洲化学工业行动计划》,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款引发全球生命科学界震动:2026年起将逐步淘汰化学品安全评估中的动物实验,全面转向类器官等新方法(NAMs)。这份长达86页的政策文件不仅重构了化学品安全评估体系,更为类器官技术按下产业化加速键。
一、政策核心:类器官获法定替代地位
根据行动计划第4.2节“创新”条款(原文4.2 Up to date chemical safety assessments):
“委员会将于2026年前提出逐步淘汰化学安全评估动物实验的路线图,新方法学(NAMs)将作为加速风险评估的关键工具”。
这意味着欧盟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类器官、器官芯片等技术的监管合法性。政策配套动作清晰:
2025年Q1:公布动物实验淘汰路线图;
2026年:启动类器官数据在REACH法规下的合规应用;
同步建立化学品公共数据平台(Common Data Platform on Chemicals),整合类器官实验数据。
二、产业催化:三大领域爆发百亿需求
政策明确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化学品必须采用NAMs技术(第3章“竞争力工具”),直接刺激三大场景:
化妆品、农药等3万种化学品需通过肝脏/肾脏类器官完成急性毒性测试;
致癌性评估转向肿瘤类器官长期培养模型。
2026年《先进材料法案》要求所有新材料提交类器官毒理学数据;
生物基材料(政策第3.2节重点扶持方向)需经肠/肺类器官生物相容性验证。
欧盟将立法限制“永久性化学品”PFAS;
类器官芯片成为筛选替代化合物的核心工具,政策承诺配套研发资金;
市场测算:仅欧盟化学品安全评估市场容量超200亿欧元,类器官企业可抢占60%份额。
三、技术红利:破解产业化瓶颈
政策直指当前类器官技术痛点(第4章“创新”部分):
技术瓶颈 | 政策解决方案 |
培养一致性差 | 建立统一质控标准(化学品数据平台) |
血管化缺失 | 资助多器官芯片研发(Innovation Fund支持) |
成本高昂 | 补贴中小企业技术采购(Critical Chemicals Alliance) |
AI融合成为亮点:欧盟将投入1.2亿欧元(2025-2027 Horizon Europe计划)开发类器官+AI高通量筛选系统,单次测试成本降低80%。
四、深层变革:重构生命科学研发范式
欧盟行动的背后,是一场更宏大的产业哲学转型(政策前言):
“从动物模型转向人类生物学模型”
“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安全评估体系”
这标志着延续百年的动物实验范式走向终结。随着美国FDA同步取消单抗药物动物实验要求,全球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合力——类器官技术不仅替代动物,更将成为下一代药物和化学品开发的决策基石。
产业窗口期:欧盟化学品企业需在18个月内(2025年底前)建立NAMs能力,中国原料供应商应加速布局类器官测试体系以避免出口壁垒。